3月3日,WHO发布了有史以来首份《世界听力报告》。该报告通过总结耳和听力的现状及程度,听力损失的原因和预防等要点,呼吁通过以下手段,让所有人都能得到耳部和听力保健服务。
人工耳蜗是植入式听觉辅助设备的一种,其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传入人体的耳蜗,通过电极系统刺激听神经纤维,直接兴奋听觉神经,可以代替病变受损的听觉器官,使重度失聪的病人产生一定的声音知觉。人工耳蜗的发展经历了研发萌芽期、产品发展期和国产化阶段。
全球约有2.78亿听力障碍人士需要听力服务和助听技术。助听技术是指能帮助听力障碍患者改善和提高听觉能力,进而提高与他人交流能力的工具、设备、装置和仪器等。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主要包括已在临床上广为应用的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技术、人工中耳技术、骨锚式助听器技术以及其他一些正在尝试阶段的助听技术等。目前全球得到听力服务和助听技术帮助的人群在少数国家达40%,在大部分不发达国家为10%以下。助听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为听力障碍患者的听力康复带来了变革,大大提高了他们聆听的效果和生活质量
助听器是帮助听力残弱者改善听力,从而提高言语交往能力的一种扩音装置。使用助听器的人群一般是聋哑患者。助听器有4种基本类型,即:盒式、眼镜式、以及耳级的耳背式和耳内(耳道)式。盒式体积大,使用方便,价格便宜,适用于老人、小儿及重度聋人;耳级助听器自80年代发展迅速;耳内式根据使用者耳甲腔及耳道形状翻模定制,效果好,且较隐蔽,更受欢迎
2021年3月3日,世卫组织发布《世界听力报告》。报告预测到2050年,全球有四分之一的人会存在听力问题,近15亿人将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其中至少7亿人将需要听障语言矫正和训练。而在这其中,听障儿童的数量正在急剧增长,预计到2035年,听障儿童大概会在1.5亿左右。 超过全世界人口的5%,也就是4.66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4.32亿成人,3400万儿童)。据估计,到2050年将有9亿多人(或者说十分之一的人)出现残疾性听力损失。